应该说,淘宝的诚信自查运动一开始就让人很吃惊,很心神不宁。因为那根本不是一个互联网服务商的行为,更像是当场表演抽嘴巴的一个行为艺术笑话。后来一看,原来是为了配合工商总局古老的“四高目标”在地方的某次偶然爆发而生,于是释然。
缺乏法律惩罚等后续机制的诚信价值链条只要遇到抗力,很快就断裂。于是,刷信用的第三方产业,银行滥发信用卡遗留的提现漏洞,竞争对手的黑函以及痴迷型买家的郁闷构成了巨大的淘宝商誉阴影。在内部阴影和外部政府运动的双重压迫下,让淘宝不得不站出来抽几下自己的嘴巴,诚信自查这种小丑型的表演能否解决问题,相信只要是能独立思考的个人,都能得出答案,但这无关内容,在于方式。作为一个平台,必须依靠游戏规则和规则的落实来处理问题,用搞自查运动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也许可以解决一时的面子,但问题永远还摆在那里。淘宝的姿态不得不做,毕竟,面子有时候也很重要。
其实,网商的管理和传统商圈没有什么区别,恶劣的商人坑害消费者是不分线上还是线下的。很多时候,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卖伪劣商品、甚至直接骗钱,真的和诚信问题无关,而在于执法环境。不要说在淘宝上卖一次假货就撤退的“善良”奸商,更极端的比如,十年如一日从海口和福州弹向神州各地的QQ中奖窗口,他们会需要考虑诚信问题吗?以运营商和山寨手机相互掩护,开机立马扣费的资费黑洞,需要考虑诚信问题吗?如何迅速惩治小额商业欺诈和诈骗,这在民间现在基本找不到应对的方法,任何商务平台,不管是否电子的,对此的措施永远是滞后的,是防守的。发现一个,关闭一个,但没人受到惩罚,于是他又开一个,又有人被骗,又来投诉,再关闭……形成无解的死循环。这真不是诚信问题。
淘宝面临的真正的诚信问题,主要在于刷信用的漏洞。“好评”曾经是那么重要,但是第三方刷信用的服务出现之后,有钱的商家就已经很少冰天雪地赤身裸体空翻三百六十度来跪求好评了,几百块钱往刷信用专业户账上一拍,雪崩的好评就从天而降。在缺乏更好的征信中心之前,淘宝这种平台能够做的,也就是针对现有的算法,魔高一尺,道高尺半地对系统进行修正,和刷信用的服务来回博弈,这也是一个死循环。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银行行已经有一个个人征信系统,虽然目前数据很少,但是依靠各种不着调的传说,已经有着一定的行业威慑力。假设,这个征信系统开一个口和电子商务进行对接,把电子商务资料采集到征信系统里面作为个人信用的评估依据之一,相信可以让很多和诚信有关的问题得到了一个解决的开端。如此一来,电子商务平台的诚信考核,只需要和身份认证对接就可以了,比如,通过了最严酷身份认证的流程之后,其交易好评记录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数据。但是,类似网银这样的最早的网络支付工具,多年以来也依然没有起色。这完全可以推论出,要依靠现在人民银行这套征信系统作为起点来建设网商诚信体系,完全是望梅止渴。
很多时候,问题也就是商机,所以,关于网络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这两个死循环也许会带来三个商机。
第一个,也是现实中最不能成为商机的理论模式:小额欺诈的集中代理诉讼。也就是说,被淘宝上的假货或者伪装的QQ中奖窗口所骗的人虽然成千上万,但每个人也许被骗的不过几百乃至几十元。单一诉讼是不经济的,如果有第三方代理了一个被骗的集体,标的就非常可观了。问题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只能作为一个理论模式,请读者们千万不要真的去落实。但是实际上,也许会有相关的反黑联盟或者打假组织出现,可那不算是一个商业模式。
第二个商机是建设第三方个人征信系统,这看上去是一个民间不可为的大工程,但其实小有小的做法,民间有民间的优势。比如,现在的银行卡大多数是有实名资料,不管这些实名资料真实与否或者能否进行数据对接,但银行卡确实具备了能连接一个真实责任人的路径属性。那么,比如淘宝这样的平台,就有条件以做支付宝的方式来做征信系统,甚至以银行卡为单位而不是以实名为单位来操作相关的数据记录。做这种征信平台初期阶段貌似大成本没钱收。但是如果一旦做成了诚信宝,已经是一个跨越了本身平台的第三方认证工具,其价值无可限量。
第三个商机小气了一点,是电商维权中心,地球人都知道该怎么做的这种社区,其实也可以做成一个大生意的。毕竟诚信是网商的通行证,也可能是淘宝的墓志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