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近期批判之风盛行,不仅互联网行业,而且蔓延到娱乐名人相互攻击,各种行业内技术、业务模式的互相批判,不仅存在于互联网媒体、博客,而且传统媒体也参与其中。但一味批判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里简单说一下互联网。
互联网的作用是不容质疑的,譬如说,正因为有了互联网,我才有机会写博客,您也才能够看到。甚至国家领导人也都非常重视互联网,许多重要会议在电视直播的同时,也提供互联网视频和文字直播。走得更远的,政务网站、互联网电子信箱、官员博客已成为一些地方机关的最重要的交互手段之一。
但应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还很年轻,改革开放三十年了,而互联网只有十年左右。如果进一步细化的话,一些新应用,如博客、视频网站、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的时间更短。在短时间内,这些业务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我们也承认,这些网站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业务的盈利模式还很模糊,有的网站在监督管理能力方面,有的网站在自身盈利生存和社会道德尺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这并不能否定中国互联网的快速进步。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进程,在初期,也有一些官员认为改革开放的做法是错误的,在三十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曾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瑕不掩瑜,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对互联网的态度也应该如此。
一味批评(甚至可以说是批判),或者一味否定,对互联网行业发展并没有好处。对新生事物的出现,对互联网企业的每一次调整,我们都应该给予更多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如果能帮助其解决调整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更好。
将负面消息一味放大,将互联网或其他媒体工具、交流工具,成为批评、打击竞争对手的平台,很难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反倒会被人看为是“斗殴”(看看传统媒体怎么评网络斗殴[原创 2008-12-02] ),无论作为媒体从业者,还是互联网平台管理者,或者博文作者,都应该是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我相信您并不希望只是在“斗殴”,而是希望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
在计算机世界IT两会之互联网大会上,新浪总编辑陈彤对视频新闻竞争的分析就比较客观,值得学习 |